黃粄,是清流農家用一種本地人叫大和米,粘性較大的粳米,製作而成的一種風味小吃。 凡吃過黃粄的人無不為黃粄的香、嫩、爽而讚歎不已。每逢過節,清流農家大多喜歡做黃粄,作為贈給客人的禮物。市場上也常見有售。 黃粄的製作方法頗有講究。 首先要選上好的乾柴草(如干茶樹枝、幹稻草、小徑竹等),把這些乾柴草燒成灰,並在灰中加入少許生石灰(防止所做的黃粄吃後過冷)。 然後,把草木灰用乾淨的布包好放在桶中用水淋,製成浸米用的草木灰水。 同時,將大和米淘淨後,放在草木灰水中浸泡數小時,撈起,放入蒸籠蒸一個小時。 再將蒸熟的米飯,放在臼中舂上十幾二十分鐘,舂的過程中,要不時翻動,使米飯受力均勻。當米粒被舂爛,粘連在一起的時候,將其撈起,捏成一塊塊扁圓型,這樣,黃燦燦、香嫩嫩的黃粄便製成了。 黃粄的吃法有多種多樣,即可切成小塊,灑上一些白糖吃,也可用葱、姜、香菇、鹽等配料製成香氣撲鼻的葱姜水,把黃粄沾着這葱姜水吃。另外,還可將黃粄炒着吃,或者煮着吃等等。(曾嫦珊) |